湖南省老科协召开紫花苜蓿产业化专家座谈会
继6月25日在常德西湖区就紫花苜蓿产业化展开专题调研后,8月21日,湖南省老科协在长沙召开紫花苜蓿产业化专家座谈会。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湖南省老科协会长蔡力峰出席会议,听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见,进行务实性交谈。
座谈会由湖南省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史小溪主持。德人牧业董事长、研究员魏仲珊介绍了德人牧业四年多来从事南方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艰难历程和丰硕成果,描绘了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的美好前景。龙企投资经理欧腾就项目效益预测情况作补充说明。
四川农大研究员刘洋、湖北省农科院张新全教授从补齐优质饲草短板、促进食草畜牧业发展;加快苜蓿产业化、减少牧草进口;推广苜蓿种植、实施产业扶贫等战略高度阐述发展紫花苜蓿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借鉴“蒙牛”在安徽成功创建10万亩苜蓿草种植基地的经验,南方种植紫花苜蓿必须采取混合青贮、筛选适合耐热的品种、实施机械化生产等措施,做到宜养宜种、种养结合、农牧互动、绿色发展。湖南农大教授张志飞认为,5年来,德人牧业在常德西湖区构建的种养加销一条龙、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创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研发的种植加工系列机械化设备,为湖南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南农大引种与品种选育为紫花苜蓿“北草南移”提供了可靠保障;西湖管理区良好的土壤土质和水利排灌系统为洞庭湖区紫花苜蓿种植推广创造了优越条件。
湖南省林业局造林绿化处处长胡泽指出,紫花苜蓿草质好、产量高,素有“饲草之王”之称,种植紫花苜蓿有益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脱贫致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湖南紫花苜蓿种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重视影响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主动对接消费市场,实现全产业链。他建议,一是要加强针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紫花苜蓿种植实验。二是要做好适宜湖南地区的良种选育驯化工作。三是要加强种植紫花苜蓿的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四是要推进种植加工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研发。他表示,作为政府部门将加强紫花苜蓿产业化调研,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蔡力峰指出,政、学、企一起共商苜蓿产业化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别开生面,很有价值。紫花苜蓿产业化在洞庭湖区之所以大有潜力可挖,一是苜蓿栽培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攻关实验工作基础扎实,科技保障程度较高。二是湖区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苜蓿的生长发育,适种面积地域广阔。洞庭湖岳阳、益阳和常德的原十大国有农场,适种面积就过百万亩。三是苜蓿种植和加工转化的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生态绿色发展。四是试点单位的模式构建、路径选择和运营机制的成功实践,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德人牧业在西湖区构建的种养加销一条龙、农科工贸一体化产业模式,建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科研单位+市场营销的经营模式,在整个湖区可复制、可推广。五是草牧业发展市场广阔,潜力很大,对于补齐我省农业短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蔡力峰强调,苜蓿产业化要重点解决总体规划与政策引领、投资主体与平台搭建、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利益分配与组织方式、产业链条与经营模式等问题。省老科协将与大家共同探讨,积极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为企业和农民兄弟、为科研与生产发展搞好服务。
湖南省老科协副会长赵成瑜、省农业分会荣誉会长莫胜元,农业分会副会长王宇参加会议并发言。
(湖南省老科协供稿)